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客服热线:0351-5628889
首页
协会介绍
协会简介
协会章程
申请加入
专家介绍
会员介绍
大师风采
山西省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市级工艺美术大师
山西省刺绣(布艺)艺术大师
山西省雕塑艺术大师
山西省陶瓷艺术大师
新闻资讯
行业新闻
通知公告
行业资讯
行业招聘
政策法规
相关法律
行政法规
地方文件
艺术展厅
工艺博览
文章专区
工艺专区
协会活动
协会场景
协会活动
招聘信息
全职岗位
兼职岗位
实习岗位
资源下载
申请加入
工具软件
工艺博览
文章专区
工艺专区
联系方式
山西省传统工艺美术发展协会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新建路115号
电话:0351-5628889
网站:www.sxaca.com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艺博览
>
文章专区
文章专区
简述紫砂陶审美特征
紫砂陶,是一种典型的手工艺陶器,是中国陶瓷艺苑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紫砂陶材料特殊,陶泥具有砂性,所制作的陶器内外均不施釉,制品烧成后,主要呈现紫红色,因而被称为紫砂。紫砂陶器成型工艺特别,手工成型是主要方法。其造型式样极为丰富,陶器色泽古朴典雅,器物表面还常镌刻诗文书画作为装饰,从而更加增添了造型的书卷气息,成为一种具有高雅气质和浓厚文化传统的实用艺术品,从一个方面鲜明地反映了中华民族造型审美意识。
将历史上著名的紫砂陶器进行认真分析,不难体会到紫砂造型中所蕴含的中国精神、中国风格,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紫砂造型所创造出的艺术美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同时也构成了紫砂造型的的审美特征。
作为一种立体造型艺术,紫砂陶器有其独特的造型形式。在紫砂数百年的发展中,艺人们广泛吸收了中国传统艺术中各类造型艺术的精华,并十分贴切、有机地结合到紫砂的造型艺术中,使期更加完美,真可谓集立体造型艺术之大成,在造型艺苑中堪称典范。
“美是各部分之间这样一种秩序和结构;由于人性的本来的构造,由于习俗或是由于偶然的心情,这种秩序和结构适宜于使心灵感到快乐和满足,这就是美的特征”。认识构成紫砂造型艺术特征的原因,首先须理解中国造型艺术的传统精神。中国的陶瓷造型千百年来形成了独特的造型风格,全面反映了华夏文化的精神风貌。新石器时代的彩陶造型,表现了一种成熟的追求完美的造型意念。完整被看作是最美好的,此种造型审美观反映出了理念与情感的深切结合。中国传统器物造型的构成,从来都有口、有颈、有肩、有腹、有底,无论造型形体的比例怎样变化,但各部位之间的关系均交待的脉络清晰,形体的转换、过渡十分明确。这种造型意识和审美经验是与中国传统文化分不开的,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在文化艺术上的反映。
在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这种意识的存在,体会到这种审美习俗深刻的影响。譬如《列子·汤问》篇中的《愚公移山》便是典型的例子。寓言开始讲愚公决心搬山,并付之行动开始挖山,而且下决心子子孙孙挖下去,愚公的行动感动了上苍,“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如此结局,愚公得到好的报偿,这种报偿是被赞美的,是一种美。从这个例子可以感到,即使神话传说,也说的有头有尾,通过讲故事表明人定胜天的思想,利用神话故事讲述哲理,以极其浪漫的夸张手法,表述了一个现实主义的问题。这种传统的哲学思想和审美意识,作为华夏文化的精华,渗透于民族文化中。不言而喻,这种完美的审美意识,反映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造型艺术中表现出来则为精神的物化,成为实实在在的追求完整的造型审美意识。
紫砂在表现造型完整方面是尽善尽美的,出于实用功能的需要,对造型各部位的设计制造首先是为了使用。因此,设计合理、适合人们普遍的审美和使用习惯便成为首要考虑的问题。以历史名壶“掇球壶”来分析,其造型体现了完整即美的中国传统造型审美观。掇球壶的造型构成基于圆球形态,是这一基本形态不同体量、比例的组合。以造型构成基本方法将各种球形协调起来,组成掇球壶的基本形。无论从何种角度观赏此壶,都能感到一种完整的美。正如法国哲学家笛卡儿所说“这种美不在某一特殊部分的闪烁,而在所有部分总起来看,彼此之间有一种恰到好处的协调和适中,没有一部分突出到压倒其它部分,以至失去其余部分的比例,损害全体结构的完美”。掇球壶的造型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这种意念。
中国的绘画理论家南齐人谢赫在论及中国绘画美学理论的著作《画品》中提出“六法”,“六法”之首位就是气韵生动。这里的“气韵”指的是“神”、画人要表现精神风貌,要揭示内在生命的活力。这一理论建立了中国绘画理论的一个高峰。中国绘画艺术不过分追求形的相似,而追求事物的内在本质特征,利用抽象的表现手法,开掘事物的深层含义,这种审美意识是建立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的美学思想基础上的。例如中国山水画咫尺千里,寥寥数笔,提炼概括了平川河流,千山万水,在有限的空间表现了无限深远的宇宙,以形象的流动感和节奏感,表现气韵,亦即神之所在。画家求索某种意境——一种大自然与心灵的共鸣,造型上追求似与不似之间,以虚当实,笔断意不断,即以表面的分离、割断,寓意内在更加深层的密切联系,创造出给观赏者想象、心灵感受和再创造的空间。这种审美意识,作为中国绘画艺术以及其它艺术形式的审美依据被继承下来,成为中国绘画理论的基本之“法”尽管谢赫六法论述的是两维空间的绘画艺术,但是此种传统的审美意识对立体造型艺术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那种对“气韵”的重视,对“神”的探索,在传统的立体造型中彼彼可见,尤其在传统陶瓷造型中,有着更加强烈具体的表现。
然而,不同的是绘画中气韵生动并不要求形的酷似,而表现在立体造型上的“气韵生动”,则要求造型的完美,追求完善的形态所反映出的内在生命感,即“神”。
紫砂造型表现出的气韵生动是实实在在的,通过造型的变化,不同形态之间巧妙的过渡、有机的结合,以及细致合理的形态结构,表现出了不同气势,构成作品的个性,形成作品的气韵。紫砂陶传统的造型中有些非常著名的造型,历经数百年几代匠师的苦心经营,达到十分完善的境地。如邵大亨的掇只壶,造型完全以曲线形构成,每一结构,转折变换微妙,整个壶体上没有硬线角,全部采用曲线和缓过渡的形式,壶把、壶嘴和壶体以暗接的方式,从壶嘴到壶把,再从壶把回到壶嘴,造型只有曲面曲线的变化,一气呵成,具有内在活力,令人感到静中有动。壶的嘴部处理十分巧妙,可以点睛之笔相称。
明末时期龙胆壶,椭圆形的构成基本轮廓线及造型形体。壶体线形单纯、流畅,粗犷敦厚,整体感很强。略带拙味和稚气的椭圆形态,充盈着朴拙之美,增强了壶体的愉悦性和趣味性,为造型整体平添一种亲切感。从基本形体上分析,壶体下部体量较大,但采用的是圆线过渡的收底方式(一捺底),不留硬线转折的足。这种平缓的收底方式,减弱了视觉下部重的问题。壶嘴短而粗,粘接部面积很大,出水口猛然收缩至小,强调了使用功能。同时,这一大一小的对比,增加了壶的趣味性,使局部形态和作为主体的壶身在形态上相呼应,并且也将整个壶的视觉重心向上移动,以保持整个壶的视觉平衡。壶钮很大很敦实,没有纤弱细巧的感觉,和壶体风格上是统一的。作为实体延伸的虚空间由壶把构成,令整个壶体更加完美统一,充满神韵。
紫砂陶的另一特征,是它具有独特的造型语言。那么什么是紫砂造型语言呢?就是紫砂造型由于特定的材料、成型工艺和制作方法、装饰方法、欣赏使用习惯所形成的独有风格特征。这其中包括两方面:一是历代设计制作者表现在紫砂造型当中的观念、文化、性格与理想的沉淀,是一种内在美。二是一种实践,是工艺技术方面的。由于紫砂泥可塑性好,以手工方式可以制成任何一种形态。多少年来它形成了独特的成型方法,并使用专用工具。因此紫砂造型讲究手工制成的线角“严正美”;表面润泽光华、色调高雅的“材质美”;线形多变、曲直刚柔的“形态美”;造型完整统一的“整体美”。紫砂造型艺术如同绘画当中的人体艺术,不需任何装饰,展示的是自身质朴的美、纯真的美。特殊的材质,特殊的造型,特殊的成型方法构成了紫砂造型语言,也就是紫砂的韵味。
紫砂造型艺术具有很强的个性。由于紫砂成型不需要大生产,完全是一种个体手工劳动,因而它集中体现了个性创造。特别当紫砂成为产品后,商品的竞争,强化了个性体现。制壶人往往把自己的情感,即对自然界对美好生活的理解、向往、追求融汇在作品之中,因此许多紫砂作品很有个人风格特点。换言之,就是由于修改表现在作品中,才使得紫砂造型艺术更具魅力。
透过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设计制作者把“每一件砂壶当作自己的,作为他自身的肖像,作为他自己知性的以及伦理的人格的放大”。在作品中表现了他们的审美观念,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宋任胤在《紫砂陶文化的人文透视》中说“那些竹节、竹段为对象的砂壶,他们并不是给它照一下镜子,原模原样的搬过来,而是把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竹的深层意义描绘出来,正如诗人吟咏的:‘寒杪虽数叶,高节傲霜(高启)一样着力’,竹节‘把它捍得高高的,突兀横起,令人肃然起敬’。”在造型中以寓意、象征内容表现了这种功能,把“气与节”形象化。设计制作都以情感立“意”,以意出发,再从“象”入手,对“象”进行集中、概括,形成典型形态,完成设计。这一过程正是“艺术的细胞和根本特征是意象,即意和象的统一。意象的矛盾是艺术世界一切矛盾的胚芽。艺术形象的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蛋白质是意象的表现。”充分地认识、研究紫砂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正是了解陶瓷造型美学中的这一意象矛盾。
另一构成紫砂审美特征的是文化因素。将书法、篆刻、绘画集于一体,表现在紫砂壶上是集中了中国文化精粹。中国书法龙飞凤舞的线条组合,表面了特殊韵律;中国画精心的布局与章法,反映了中国的哲学思想;篆刻的斑驳古拙所形成的特殊美感,统统集中表现在人手可握的一把小壶上。如此丰富多彩的文化组合,所引发的审美快感和艺术感染力是难以形容的。紫砂造型艺术将这许多中国文化的精髓统一在一起,构成了极其高雅的文化艺术气质。
紫砂陶的个性体现于它独特的制造工艺,认识了解紫砂成型技法,对于读者深入了解紫砂这一传统的造型艺术有着重要意义。
范建军
于2005年6月
[相关链接]范建军个人简历
范建军 1962年生于江苏宜兴,工艺美术师资格,现宜兴方圆紫砂工艺有限公司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陶瓷专业委员会委员。宜兴紫砂文化艺术研究会会员,1980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随鲍志强大师学习雕刻技艺。1988年无锡轻工职工大学美术系毕业,后进厂研究所随母亲曹婉芬从事壶艺新品创作。
1990年《壶艺掇英》(合作)组壶获第二届全国陶瓷评比二等奖。
1994年《紫砂文具》获第五届全国陶瓷评比一等奖
2001年《佛教圣地》(合作)组壶获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
2002年《荆溪十景》组壶(合作)获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
2003年《铁骨冰姿》茶具获第一届中国陶瓷艺术展优秀奖
2004年《星际壶》(合作)获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精品博览会银奖
2001年被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授于2000年中国紫砂优秀中青年陶艺家称号。
本文链接:
http://www.sxaca.com/content/?1477.html
分享到: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1/11/23 9:46:17 【
打印此页
】 【
关闭
】
上一条:
陶瓷造型体的构成方法
下一条:
中国美术发展战略
相关文章
浅谈刻漆工艺在现代漆画中的应用
振兴传统工艺系列 | 李砚祖:物化的“国学”
东阳木雕 传统工艺何去何从?
中国美术发展战略
紫砂陶艺设计的语境营造
关于紫砂经典掇球壶的研究
保护紫砂知识产权,弘扬传统紫砂文化
浅谈紫砂泥是紫砂文化和紫砂艺术色彩的源泉
浅析工艺美术审美的基本特征
“非遗”绝技怎解“传承无人”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