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传统工艺美术发展协会
  •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 客服热线:0351-5628889

  • 首页
  • 协会介绍
    协会简介
    协会章程
    申请加入
    专家介绍
    会员介绍
  • 大师风采
    山西省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市级工艺美术大师
    山西省刺绣(布艺)艺术大师
    山西省雕塑艺术大师
    山西省陶瓷艺术大师
  • 新闻资讯
    行业新闻
    通知公告
    行业资讯
    行业招聘
  • 政策法规
    相关法律
    行政法规
    地方文件
  • 艺术展厅
  • 工艺博览
    文章专区
    工艺专区
  • 协会活动
    协会场景
    协会活动
  • 招聘信息
    全职岗位
    兼职岗位
    实习岗位
  • 资源下载
    申请加入
    工具软件
工艺博览

文章专区
工艺专区

联系方式

山西省传统工艺美术发展协会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新建路115号
电话:0351-5628889
网站:www.sxac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工艺博览> 文章专区
文章专区

浅析工艺美术审美的基本特征

审美领域是一个绚丽多姿、五彩缤纷的世界,美的形态因此具有极大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美是一种感觉,处于不同地域、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人们具有不同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文化心理,这对审美形态的凝聚起到了决定的作用。美的定义就是:符合了你的情感范围,你认为美它就美,你知道的美越多你懂得的美就越多。
  审美形态实际是一种审美的文化形态,反映了人的审美存在状态。因此,审美形态要放在文化的大背景下才能得到说明。工艺美术是人类文化艺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今天我们分析工艺美术审美的基本特征首先要对“艺术美”有一定的了解。
  一、艺术美的基本特征
  美的艺术形象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深深根植于生活之中。没有生活,就没有艺术形象,也就没有艺术形象的美。艺术形象的美,归根结底只不过是生活的反映。
  我们了解了艺术美的基本内容,那么,艺术美又有什么基本特征呢?也就是说,艺术美最基本的特别显著的象征和标志是什么呢?艺术美的基本特征,是由艺术美的基本内容决定的。我们通过以往对艺术美的了解,可以归纳出艺术美的几个基本特征:
  1、直观性 所谓直观性,就是具体生动性和直接可感性,它能够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在大脑中产生感觉、知觉和表象,并进而产生联想或想象。这是因为任何艺术美总是由形象的美决定的。而一切形象又都是直观的。
  在有些艺术作品中,艺术美的直观性表现得十分明显。例如绘画,当我们欣赏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美术家——达?芬奇的优秀肖像画《蒙娜丽莎》的时候,我们可以直接看到一位美丽的女性。她的脸、胸、手像浮雕一样给人以立体感,仿佛活生生地就在面前。特别是她那自然的微笑,除了表现出她的端庄、娴静和温柔以外,还卓越地表现出她那心满意足的内在喜悦,以至于成了有名的“蒙娜丽莎的微笑”。再如现代舞蹈家杨丽萍创作表演的《孔雀舞》,生动的再现了孔雀各种美丽的形态,给人以美的遐想和享受。这种直接可见的直观性,在雕塑、戏剧和电影等艺术作品中同样十分明显。
  在另一些艺术作品中,艺术美的直观性虽然不如上面所说的那么明显,但是,它们也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使我们经过联想或想象,在脑中产生出美的形象。例如文学,它是通过人类特有的交流工具—语言并借助思维在脑中构成生动具体形象的。我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们直接看到的虽然是四句诗,但是,我们通过诗的语言能够立即想象到红日、紫烟、山峰和瀑布,想象到因诗人所采用的“生”、“挂”、“下”、“落”等动词而描绘出的奇幻飘渺的壮丽景色;随着诗人的比喻联想出一幅浩渺的银河正从九重天外飞落下来的神奇画面。这充分说明了《望庐山瀑布》的艺术美的直观性。
  再如音乐,它通过人和各种乐器的声音所组成的旋律、节奏及和声构成一种音乐语言作用于人的听觉,从而在人们的脑中形成形象。当然,这种形象与可见的形象不同,它主要是一种饱含感情的形象,但也不排除欣赏者通过想象和联想而在自己脑中形成与感情形象相应的图景。我们欣赏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那如泣如诉的曲调,那或紧或慢的节奏,舒缓而刚直,纯朴而执着,缠绵而坚韧,使我们深深领略到一位正直顽强的盲艺人在旧社会饱经苦难的悲愤而压抑的情感,了解置身于夜深人静、冷月凄泉的境地,聆听到艺人的倾诉与泉水的叮咚相鸣,观看到如烟的往事与孤月的清光相辉映。这便是音乐形象美的直观性。
  2、协调性 协调性,最根本的是指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也就是说以完全美的艺术形式表现真实的生活内容。艺术作品的美,表现在形式同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并且由内容来决定,而内容又仅仅在一定的形式之中。也就是说任何艺术美总是生活的反映。
  2008北京奥运会前夕落成的现代杰出的体育场馆 “鸟巢”和“水立方”,一个圆一个方,被安排在北京中轴线的两侧,有评论认为,这正好体现着我国“天圆地方”的传统文化内涵,“鸟巢”还暗含着“凤还巢”的美好祝愿,同样是充满韵味的中国创意。“鸟巢”的中方总设计师李兴钢说:如果忽略复杂的网格,只看轮廓,鸟巢整个形状,可以感受到这个形体的单纯性,这种单纯跟中国传统的瓷器、陶器相似,“熟悉中国文化的人会有某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天安门广场中央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一座十分壮美的纪念性建筑。作为建筑艺术,它的美是世所公认的。在这近百年的斗争历史中,人民英雄们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便是这座纪念碑的基本内容。这样的内容要求有与之相应的艺术形式,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艺术形式恰恰与它的内容做到了完美的统一。以上列举的几座建筑,都充分显示了艺术美的协调性这一基本特征。
  3、典型性 典型性,就是艺术作品中的形象既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又能反映一定社会本质的某些方面,并寄予着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感。恩格斯要求作家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就是指的这种典型性。毛泽东同志所说:“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也是指的这种典型性。艺术美的典型性这一特征,同样是由艺术美的基本内容决定的,它是人对于美的理想的追求和体现。
  在鲁迅所写的小说《故乡》中,主人公—闰土便是一个典型。少年闰土红红的脸蛋,脖子上带着银项圈,见多识广,勤劳英俊,特别是他在一轮圆月下看守瓜地,用钢叉向猹刺去的情景,简直是一位少年英雄。但是,当“我”重新回到故乡再次见到闰土时,闰土已经完全失去了少年时的光彩。他勤劳依旧,英气全无,质朴发展到卑微,谨慎发展到麻木,与“我”之间由亲密无间变成了有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闰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同时又是旧中国三座大山压迫下的贫苦农民的代表。鲁迅塑造这个人物典型,正是要反映旧中国农村的本质方面,并且希望由更多的人走出一条新路来。《故乡》的美,充分体现出艺术美的典型性。
  4、倾向性 艺术美的倾向性,就是艺术家在创造艺术美中流露出来的爱憎倾向,也就是爱什么、恨什么和向往什么。这种倾向性是由于艺术家总是从属于一定的阶级、阶层或一定的社会群体以及他们的整体素养所决定的。
这种倾向性,是一切艺术作品中的美所共有的。比如一件极其普通的民间工艺品——无锡惠山泥娃娃《阿福》,它也是有倾向性的。它的倾向性就是劳动人民所盼望的那种健康而富足的幸福,就像那胖胖的含笑的色彩鲜艳,喜气洋洋的泥娃娃。
  5、民族性 艺术美的民族性,就是各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各自的审美理想和艺术形式的特点。换句话说,任何一件艺术作品中的美都必然具有产生这种美的各个民族的不同特色。这是由于任何一位艺术家都从属于一定的民族,他的作品中的美必然不能超脱他所在民族的整个历史。
  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作品,如书法、篆刻、国画以及各种地方戏曲等,它们的美的民族性是不言而喻的。即使在与世界各民族所共有的各种艺术品种中,同样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我们的诗歌显然不同于俄国或其他任何国家的诗歌。杜甫、李白的诗绝不同于普希金的诗,这不仅在于语言形式不同,更重要的在于它们所反映的不同的民族精神。俄国作家果戈理在《谈谈普希金》中写道:“真正的民族性并不是描写萨拉凡女式长衣,而是民族精神本身。诗人甚至在他描写完全是外人的世界的时侯,也可以是民族的,但是,他要用自己的民族自发力量的眼光,用整个民族的眼光来看这一世界,这时他是这样感觉和谈话的,以至他的同胞觉得似乎就是他们自己感觉到的和说出来的。”在小说和其他艺术作品中也是一样,曹雪芹的《红楼梦》中的美,最根本的在于他以完美的民族形式描绘出我国封建社会走向崩溃,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对封建礼教传统思想进行了批判。因此,《红楼梦》表现出的艺术美是非中华莫属的民族艺术美。

  二、工艺美术审美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在分析人类生产活动的特征时指出:“动物只是按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进行塑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固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马克思的这段著名论断,揭示了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与艺术创造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艺术本来就起源于社会生产和实用,只是到了后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才从物质生产中逐步分离出来,形成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等艺术。然而,这种从物质生产中分离出来的艺术,只是艺术的一部分。而大量的、直接体现着人们生活中的美的,则是那些同物质生产浑然一体的艺术,这就是工艺美术。工艺美术既是一种物质生产,也是一种精神生产,具有物质的和精神的双重属性,并直接为人们的生活服务。这是它在艺术领域中区别其他艺术的根本点。工艺美术以其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方式无时无刻的在影响着人们。工艺美术对人们生活和思想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不如绘画那样具象和确定,而是烘托出一种宽泛的艺术格调和审美情趣。它是物质生产和艺术生产的统一,既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又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既实用,又美观。这种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特点正是工艺美术的本质和审美特征。
  当然,由于工艺美术的品类十分复杂,各类产品所体现的实用和审美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例如,主要供观赏陈设之用的玉器、木石雕刻品、刺绣等,其审美性是主要的。但从绝大多数工艺美术品来讲,实用性则是它的主要方面。工艺美术品的创作其适用性与审美性的有机结合是工艺美术的首要特征。
工艺美术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它同建筑一样,具有两种基本的社会职能,即同时满足人们生活上的实际需要和思想上美感上的需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工艺品首先是适用的,然后才是美的。不能照明的台灯,不能书写的钢笔,无论其外形装饰多么精美,也是没有审美价值的。正因为这样,许多陈设工艺在设计上也就朝着适用的方向发展,如装饰用大型插屏可兼作挡风和分隔大型厅堂的屏风就是一例。但这并不否认单纯装饰用的工艺美术品的存在与发展。从广义上说,装饰用的陈设工艺其装饰功能的发挥,即是它的适用性的一种体现。由此看来,日用工艺品的审美价值主要是通过适用性的发挥才得以完美体现的。而对陈设工艺品来说,它的适用性正是通过审美价值显示出来。
  在这里,“适用”是具体的,“美”是抽象的,这种“具体”和“抽象”的对立与统一,使得许多工艺美术品能历经世事沧桑而永葆其环境的、历史的、社会的各种美的形态和意念的青春。不容置疑,适用与审美相结合,是工艺美术本质的、首要的特征。
  工艺美术品的审美特征还同时受到工艺种类特性的制约。各类工艺品的审美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就看这类工艺品的特征是否得到完美的发挥。例如,雕刻艺术,必须根据不同的材料,采取不同的运刀方式,选用合适的工具,运用多样的刻镂技巧来完成雕刻制作。中国明代的《核舟》就充分发挥了这类工艺的特点。在一枚长而窄的桃核上,当时的艺人王叔远,刻上了五个人、八扇窗,还刻出了一张船篷、一支船桨、一个火炉、一把壶、一卷书、一副念珠。更为奇特的是上面还刻有对联,题名篆文共34 个字。人物神态各异,刀痕细如蚊足,雕刻工艺如此精湛的发挥为古今作品中所罕见。又如当今刺绣奇葩“双面绣”,就是充分发挥刺绣各种针法、技法的“绝活”,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因此,当我们在鉴赏工艺美术作品时,必须看其自身工艺特征在制作过程中受材料、工具、制作水平的限制的发挥程度,发挥程度越高,其工艺美学价值就越大,也就越能显现出工艺美术与其他艺术的审美特征,既有独特的不同之处,也具有其直观性、协调性、典型性、倾向性、民族性诸方面的共性。

 

                               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陈娟

本文链接:http://www.sxaca.com/content/?1456.html
分享到: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09/12/29 16:21:37  【打印此页】  【关闭】
上一条:关于“文房四宝”的最早专著  下一条:民间传统工艺品的三维仿真(山西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马倩茹 张超 王文剑)

相关文章

  • 浅谈刻漆工艺在现代漆画中的应用
  • 振兴传统工艺系列 | 李砚祖:物化的“国学”
  • 东阳木雕 传统工艺何去何从?
  • 中国美术发展战略
  • 紫砂陶艺设计的语境营造
  • 关于紫砂经典掇球壶的研究
  • 保护紫砂知识产权,弘扬传统紫砂文化
  • 浅谈紫砂泥是紫砂文化和紫砂艺术色彩的源泉
  • 浅析工艺美术审美的基本特征
  • “非遗”绝技怎解“传承无人”之忧
首页|协会介绍|大师风采|新闻资讯|政策法规|艺术展厅|工艺博览|协会活动|招聘信息|资源下载

晋公网安备 14010702070658号

晋ICP备11001890号-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新建路115号 电话:0351-5628889 传真:0351-5628883
山西省传统工艺美术发展协会